人民网《年轻中国芯》日前采访了ofo创始人戴威,他以一个90后创业者的视野,颇有前瞻性的对共享模式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穷则变 变则通 把骑行换种方式去实现
我们在读书期间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校园大、校区多,要想方便快速的进行校园穿行,骑自行车是最好的办法,但骑车也有些烦恼,比如说我,我本科4年丢了四辆自行车,再加上平时有的时候会遇到车停在东门,我却从西门回来了的情况,遇到急事,自行车却不在身边,想骑又骑不了,干着急没办法。戴威的几个核心团员都是刚毕业或者在读的大学生,有一日,大家继续聚在一起探讨社团未来的时候,聊起了这些学校里的尴尬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有共鸣。能不能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一种共享自行车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校园代步的问题?大家的头脑风暴让在场的戴威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国首个校园共享单车平台就在几个年轻人的聊天中逐渐有了清晰的模型。
说干就干。在与大家头脑风暴后,戴威随即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寻找创业伙伴,要懂技术的、要懂产品开发的、要懂运营的、要懂市场的……想要一下子找到合适的人才并非易事,戴威靠着执着的信念和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还是打动了十几位热爱自行车又具备一些创业经验的人。ofo共享平台冲破了生死三个月后终于成立了。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ofo共享单车,解决的是人们最后1-2公里的出行问题。在ofo共享单车整个项目孵化过程中,戴威和团队走遍了北京近20所高校,对学生的出行以及自行车需求进行了详细调研。随后,他们研制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智能车锁,并购买和回收自行车,进行统一改造。戴威说,我们通过将每一辆自行车装上车牌以及共享硬件,就可以在校园里实现随取随用,不用寻找固定的停车桩。通过移动终端使用也极大的方便了同学们的交通出行,并且价格非常低,比自己买车要便宜很多。
这就是戴威由爱而生的自行车事业,只不过他对自行车进行了互联网+升级改造,成为互联网+自行车模式,把共享的理念注入进这个古老的出行产品上。
ofo共享+自行车模式被称为自行车里的uber
项目成了,商业模式也就自然清晰。ofo共享单车是一次创业,但是我更坚信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因为我们在做共享的经济模型,比现在世界上任何的共享经济模型都要复杂。戴威认为,即使是共享经济的鼻祖airbnb、优步,他们的整个交易过程中也是有人的参与,有房东有司机作为媒介的,而在ofo共享单车的交易过程中,是没有人的参与的,一个用户看到了一辆ofo共享单车,他只需要打开手机、输入车牌号、解锁、骑车,到达目的地以后锁车、支付,整个过程不需要第三方作为媒介搭桥,这套模式看似简单,其实在这样的共享经济模式里,如何能够通过机制的设计,以及互联网技术去解决效率和信任的问题,十分不容易。
其实我们在整个ofo共享单车的机制设计,以及科技解决方案里,都是在分析这样的一个经济模型,在做一个探索,分析在未来的世界里,假如都是无人驾驶的汽车了,房子可能都不需要房东去开门了,那用户能不能像现在一样的遵守规则,能够有彼此的信任,去完成每一次的交易。戴威眼里,ofo做的是未来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共享单车现在解决了校园出行的代步难题,也让学生、老师们都参与到了共享平台上,共享他人的闲置资源以及提供自己的闲置资源,如果这一自循环能够顺利运转起来,那么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项目就不是难事。
戴威介绍,目前ofo共享单车已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近40所全国高校运营,累计服务在校师生超500万次,现有40余万的师生注册用户,校园普及率正在快速提升。不少人称,ofo共享单车就是自行车中的uber,大家在这个模型中相互提供需求,形成了一个小生态。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