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村民在田坎中发现一青铜器物,后经专家鉴定,竟然是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据说已有2000余年历史,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7月20日,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张智林获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和2万元奖金,以此表彰他主动上交国家二级文物——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
张智林将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上交给吉首市文物局。本文图片均为 红网 图
今年6月下旬,连降大雨,6月22日,马颈坳镇隘口村村民张智林在垮塌的田坎中发现一青铜器物,上面有点状突出的花纹。将其带回家后,引起村民的围观并议论纷纷,说他捡到了宝。因该地点在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曾先后发现过青铜器,老张断定此器物可能是个文物,于是主动将这件青铜器上交给吉首市文物局。经专家初步鉴定,该青铜器为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属礼器,应为国家二级以上文物。扁钟呈深绿色,有些许锈迹,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但整体外观完整。
在确定青铜扁钟的真实身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相关规定,对张智林主动上交文物和保护文物的行为进行2万元奖励。“晓得文物是国家的,捡到了就应该上交国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智林说道。“奖励多少不说,但是肯定不能让文物流失。”原国家考古队领队龙京沙表示,根据此次出土的青铜器和历年周边地区发现的青铜器特点,进一步佐证了在该地区在同历史时期发生过战争或是有驻军存在。目前,该扁钟已被吉首市文物局收藏,等待专家的进一步鉴定。
链接
鉴别青铜器的真假年代有哪些方法?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一、 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二、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三、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