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都是受害者
军旅类题材电视剧在中国广受欢迎,作为一个重要分支,抗战类影视作品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已经出现。到了电视剧产业发达的现代更是百花齐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欢迎程度超过了都市剧。观众爱看,自然制作量就足够大,抗日题材电视剧由于政治正确也更容易通过审查。比起大制作的仙侠玄幻类电视剧,电视台购买也没多少压力,再加上本身中日民族之间的心结未解,这类电视剧想不火都难。
拍出了著名电影《南京南京》的陆川导演曾经努力推动把此片出口到日本,他在解释为何中国产生大量抗日剧时就指出:民众的战争伤痛还未抚平。这是句公道话,东亚民族本身就是重视历史重视祖先的,这和民族文化有关。并且抗日战争绝对是中国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军队的伤亡人数达到数百万人,民众的伤亡人数更是以千万计,经济损失就更不用说了。中国作为受害者,在面对这段历史时始终是“受害者情绪”难以抚平,对这段历史多有渲染和加工也是一次次回顾那场保家卫国的民族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