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老师群殴学生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帖子称,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老师群殴一名学生,受害者伤痕累累却无钱医治,近日,针对该事件校方进行回应,称双方只是推搡,并非群殴。
【校方通报】①新生开学典礼上,2013级的曹北打算早退,老师制止后还是允许从侧门离场;②曹北与老师发生推搡,自称挨打,校方派人陪同120送医,经检查问题不大;③曹北报警,警方已介入;④学校全力配合调查,若学生反映情况属实,将严肃处理当事老师。
新闻回顾:
据被打学生发帖投诉,9月11日下午4点多,他在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看台观看军训表演。军训表演结束快结束时,有一部分人先离开了,他也想离开,被学院一名机电学院科长拦住不让走,两人产生矛盾,那科长把他带到看台的一个角落,接着来了一群人堵住他说要打他。
据其介绍,他就和那群老师理论,他们却说“打了你又怎么样”并再次推搡他,一直把他逼进了草地,学院一群老师对他拳打脚踢。他刚开始挡了一下,后面只能双手抱头了,直到保卫科主任赶到,才把老师拉开了……事后,他才发现手上带的手串被打掉了,还有手表也被打掉了。过了十几分钟,其左腹部开始疼痛,手开始抽筋。
“来到南昌市第三医院检查时,差不多是傍晚6点,学校一直没人来交检查费,一直等到十一点多,也没有收到学校打过来的钱,学校方面称用支付宝转过来的有点慢。无奈之下,我只得向亲朋好友借了点钱,这才得以进行检查,万幸的是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该被打学生气愤不已,“校方答应付检查费,至今还未到账,七、八个老师殴打我,难道学校老师还兼职‘城管’?”
记者还通过多种途径,终于联系到了该被打学生,他自称来自四川广安,在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读大三,以上投诉确实属实。到9月13日,他仍未收到学院还给他的检查费。学院目前只劝他不要发微博投诉,其他安慰、道歉的话语只字未说。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背后的冷思考
在那些发生师生暴力事件的学校,教师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校方的德育教育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需要一些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
有人指出,有效防范校园暴力,仅仅依靠学校出台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需要从更高的高度上考虑问题。或许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规范,譬如应当有一部法律来厘清教师的权力边界,制定惩罚和投诉机制,防止教师滥用权力;譬如需要法律或者制度来规范好学生的行为,明确惩罚措施。只有让师生双方各得其所,和谐共处,师生暴力事件事件才不会轮番上演。
那么针对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现状,我们应该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御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从社会层面发力,社会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对人们的影响也日甚一日。其中暴力文化作为种种文化思潮中的一种,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在此情况下,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恐怖。其实,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他们可能欣赏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为。所以对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进行分级制度已势在必行,对于暴力、血腥、戾气十足的影视作品进行分级限制,让孩子们接触不到这些对他们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的“精神鸦片”。
其次要从学校层面发力,针对校园暴力滋生和蔓延的现状,学校对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校园暴力在个别地方屡禁不止甚至逐步升级,学校的失误不可忽视。毕竟,学校是校园暴力的集中地,最有条件对它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为此,学校必须对自己的失误真诚反省,勇敢承担起自己应付的责任。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让学生明白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是必须建立在他们切实感受美好而不是丑恶事物的能力之上,而暴力,不管它运用于何种目的,都毫无美感可言,尤其对孩子来说,更是这样。从而使孩子们远离暴力,尽力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