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1日,江苏连云港市检察院对外通报,何某某纠集多名亲属围堵医院,打砸医院物品,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何某某等7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十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检方通报说,2006年,何某某因交通事故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后与该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因对该医院的处理、治疗结果不满意,何某某及其亲属多次上访。2014年9月15日上午,何某某及其妻子带领二十余名亲属相继来到该医院门口,采取拉横幅、堵大门等手段,向医院施加压力,讨要说法。在此过程中,何某某等人与医院保安发生冲突,并与保安相互追打,后何某某等人又对医院的收费亭、警务室、导医台等处门窗玻璃、电脑、花盆、栏杆等物品进行打砸,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并造成严重损失。经鉴定,被砸物品共计价值人民币20020元。
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即将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九)已经明确将“医闹”等违法行为入刑。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群众在维护正当权利、处理纠纷时采用正当方式,走法律途径。出现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应选择合法途径维权。对于聚众扰乱医疗秩序构成犯罪的,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
链接
关于医闹的反思
所谓医闹,就是在患者与医院发生纠纷时,通过在医院设灵堂、扰乱正常就诊秩序,甚至以暴力袭击的手段与医院讨价还价,以获得高额赔偿的一种现象。近年来,医闹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职业的医闹一族,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医闹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是随机发生的,部分原因是医生责任心不强,也有可能是操作失误及一些无法避免的并发症。种种复杂的原因造成医患关系长期紧张。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作为患者在与医院打交道时是相当弱势的,由于职业的原因,患者与医生之间存在地位的差异,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很难掌握确切的医疗信息,因此取证相当之难,虽然国家规定出现医疗纠纷时由医院负责举证责任,但信息的不对称短期内是无法扭转的。这客观上造成诉讼的艰难。按照现有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决医疗纠纷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协商解决,即医患之间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纠纷;第二是行政调节,即将纠纷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第三是司法诉讼。第一种办法,家属与医院之间往往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想要达到共识相当困难,几乎不可行。第二种办法,形同虚设,因为卫生行政部门是医院的主管单位,患者想要从那里讨到一个合理的说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种办法,通过正当的诉讼途径来为自己争取权益,也相当艰难,维权不仅费时费力,成本也非常高昂,而且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赔偿额度往往较低,与病人的预期相差甚远。在正常途径走不通的前提下,通过“医闹”来获得赔偿便顺理成章了。
这种医闹由于行之有效,且效果显著,便由早期的“有理而闹”发展成为“无理取闹”,于是患者与医院的紧张关系逐渐升级,长期无法调和,职业医闹的出现让医院十分头疼,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不说,还造成当事医生精神压力巨大,严重影响正常行医,由于医闹的频繁发生,部分医院已经拒绝收治一些疑难杂症,将医疗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在医疗事故中举证倒置,为了以防万一,大部分医院热衷于重复检查,甚至多检查,以杜绝遗漏,客观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造成就医成本的直线上升,拿一个普通住院病人为例,以前就化验检查而言就血尿便三大常规外加一个生化全套即可,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病人,住院之后都要接受全套化验检查,其名目之繁多令我等业内人士也惊呼看不懂。据说在部分医院艾滋病的抗原检查也已经被列入常规检查。作为医院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作为患者,就医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医闹的副作用,到头来损害的是双方的利益。
一个行业体制越不健全、资源分配越不均衡、问题和漏洞越多,那么寄生在这个行业的灰色职业就越多。这些职业从不创造什么价值,而是在资源分配的混乱中蚕食价值。如何化解职业医闹,如何降低患者的就医风险和成本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想作为医院,应该从每一个细节上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优质治疗和降低医疗费用,千方百计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治疗的各个环节,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加强责任意识,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作为患者,在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理性交涉,聘用专业律师收集证据,提高维权的效率与成功率。
钟南山教授也说过,医患纠纷的根源在于沟通较少,甚至医患双方根本没有沟通。“医闹”入刑已经变成现实,为解决医患纠纷、减少“医闹”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要真正解决“医闹”问题,需要医患双方互相沟通和理解,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需要涉事多方依法依规办事,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