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俄罗斯持续对叙利亚恐怖组织进行轰炸,而根据照片显示,俄罗斯此次动用了成本较为昂贵的RBK-500末敏弹打击,什么是末敏弹,末敏弹的作战原理是怎样的?
近日来自叙利亚的新闻照片显示,俄罗斯空军动用了成本较为昂贵的RBK-500末敏炸弹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的坦克等装甲车辆。虽然这种弹药本身的单价比较昂贵,但从总的使用成本来说,它其实是最省钱的选择。
俄空军RBK-500末敏弹投撒后未爆炸的SPBE子弹药
末敏弹介绍
末端敏感弹药,又称"敏感器引爆弹药",简称"末敏弹"或"现代末敏弹"或"炮射末敏弹",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使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弹药,主要用于自主攻击装甲车辆的顶装甲,在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具有作战距离远、命中概率高、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
末敏弹工作原理介绍
末敏弹的杀伤是依靠自锻成型原理实现的。它和破甲弹的射流杀伤原理近似,同属于聚能装药设计。聚能杀伤的原理是,把炸药爆炸时的能量尽可能的集中到一个方向,利用这股能量把金属药型罩压垮;变形成高速、连续、密实的熔融状态(当成液态理解就好)金属射流或者成型的固体弹丸,然后打穿装甲这样的坚固目标。
自锻成型弹药和破甲弹确实极易混淆,但要区分它们也不难。从外观上说,自锻成型战斗部的药型罩,凹陷程度不大,看起来浅而且通常是圆弧面;而聚能破甲战斗部的药型罩,凹陷深而且是锐利的圆锥形状。事实上这种锥角的差异也正是两种杀伤原理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同的战斗部直径等条件限制下,聚能破甲的最大穿透力更高;但是它对爆炸时与装甲的距离因素非常敏感,因为熔融状态的金属射流密度和形状只能在特定的炸高达到最好的状态。而自锻成型战斗部则相反,虽然最大威力较低,但是对距离的适应性好,因此更适合于末敏弹。
末敏弹构成
末端敏感弹药由母弹和发射装药组成。母弹包括弹体、时间引信、抛射结构、末敏子弹等。末敏子弹由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敏感器系统、中央控制器、先进战斗部、电源和子弹体等组成。
敏感器系统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装甲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由于末端敏感弹药所对付的装甲车辆都是长宽几米的较大目标,因此可以保证击中目标。
中央控制器是末端敏感弹药的“大脑”,负责驱动控制、电源管理、
末敏弹EFP战斗部可完成对目标的最终毁伤。EFP是“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的英文缩写,与破甲弹靠药型罩形成细而长的金属射流破甲,不同的是EFP战斗部爆炸后,药型罩被压垮变形,形成了一个短粗而密实的穿甲弹丸,其速度可达2000米/秒左右,小于破甲弹射流的速度(8000米/秒左右),侵彻深度不如射流。其战斗部优点是对炸高不敏感,而且战斗部被抛射出去后可在100米距离上穿透80-100毫米厚的装甲,同时其穿透装甲后能崩落大量碎片,以杀伤人员、破坏装备,有良好的作战性能。
末敏弹特点
末端敏感弹药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
末敏弹作战过程
末端敏感弹药通常由制式火炮平台发射,其火炮射击诸元和引信装定的操作与普通弹丸相同。末端敏感弹药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发挥作用,自动启动抛射装置,并依次抛出末敏子弹。待子弹抛射出去后,充气减速器被充气展开,同时减速旋翼展开,共同对子弹实施减速减旋、定向和稳定,调整姿态。与此同时,热电池启动,开始对电子系统(含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件)充电启动。
子弹在减速减旋装置的控制作用下开始大着角下落,在中央控制器的操控下,毫米波雷达开始测距,不断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当测定结果达到预定值时,子弹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抛去充气减速器,拉出涡旋式旋转降落伞,在气动力作用下展开并开始工作,带动子弹旋转降落。
随后,中央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开始调整探测目标信息,以抑制假目标和外界干扰,获得最大的探测攻击概率。
同时,毫米波雷达也在持续测定子弹的高度,当达到预定值时,说明弹药已经进入发挥威力有效高度,中央控制器控制各传感器开始进入扫描状态,并解除战斗部最后一道保险。
通常,对目标的探测要采用两次扫描判定方式,即第一次扫过目标后,向中央控制器报告目标信息;第二次扫过目标时把目标敏感数据与特定目标的特征值进行比较,做出最后判定。第二次扫描结果如确定目标正确无误,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如果第二次扫描结果判定为非攻击目标,则子弹继续探测其他目标。如果一直未发现目标,子弹则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