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董子健海边哀伤眼神
据报道讯 无论是《山河故人》还是《德兰》、《少年巴比伦》等,影片中董子健所展现出来的超龄演技均让人印象深刻,其超龄的演技得源于其超龄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超龄的体验和感悟又无不得益于其细致入微的采访工作。为了更好的诠释角色、描摹内心情感,董子健总是会主动去了解角色相关人物,他自曝最喜欢采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并把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物经历和情感融入角色当中。
拍《山河故人》
——采访身边ABC挖掘其内心世界,把复杂内心融入戏中
《山河故人》中,董子健饰演从小移民澳洲的漂二代,与父辈、与故土之间有着深沉的疏远感和孤独感。为了演好该角色,董子健不仅主动去了解时代背景、给角色做人物小传,还积极联络并采访身边的ABC朋友,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有个朋友,他算是中国人,妈妈是香港人,爸爸是日本人,但不会说中国话,一直生活在日本,后来回来上的学。跟他聊他以前的一些经历,发现像他这样的人很难被接近,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表面上感觉乐呵呵,内心其实很复杂,越是激烈的时候,表面越是很平静。他比别人接触的更多,比别人经历的更多,他经历的一切让他去克制住他自己的情感”。
而在演绎角色的时候,董子健就把年轻华人外在镇静、内心却波涛汹涌的情绪融入戏中,就连备受争议的“忘年恋”也显得流畅自如、毫无违和感,而深深打动人心,“碰到一个有着同样孤独感的人,他们就像遇到知音,真的会爱上跟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而董子健清新老道的超龄演技也收获好评如潮。
拍《德兰》
——深入藏民生活,感知最简单纯粹的幸福
凭借文艺电影《德兰》,董子健被提名第5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德兰》中,董子健演一个8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信贷员,为了这部戏,董子健提前一个多月就跑去云南体验生活,深入了解藏区乡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和我生活的那家藏民上山去采药材,顺着那个溪流走,突然一片森林就没有路了,拿棍子把草拨开一直这样走,突然到山顶了,眼前顿感敞亮。我突然就想,他们每天面对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感觉,突然间冒出些奇怪的感触问他们‘你们开心吗’,他们就说‘我们比你们城里人开心多了。’我就觉得其实真正内心里的开心比任何物质上的都来得更重要”。
演小王信贷员,董子健也专门去找藏民村的信贷员学习,“学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比如走路时有点耸肩的那种感觉;或者是说话的习惯,尤其是云南话,我觉得那个腔调挺怪的”,学习的过程中董子健也不断完善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作为片中唯一的汉人,董子健从衣食住行上把异文化的冲击——第一次喝酥油茶的不习惯、第一次接触藏民的局促与新奇……一一融入角色诠释中,其超龄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让董子健在表现角色需要的内敛情感以及所谓的异文化撞击的冲击时均有超龄不俗的表现。
拍《六弄》、《少巴》
——与工厂阿姨、眷村老兵聊天,收获超龄人生感悟
除《山河故人》、《德兰》为戏所做的充分准备及细致采访工作,在拍摄《少年巴比伦》和《六弄咖啡馆》时,董子健也继续发挥其深厚的采访功底,感知最真实一般 的人性情感,“拍《少年巴比伦》,在工厂里,我问一老阿姨在工厂无不无聊,她说有什么无聊的,,我五十多年每年就出去一次。我觉得这好压抑啊”,“《六弄》我去眷村拍戏,一听老兵口音很熟悉,我说你是大陆来的吧,他说我是安徽人,我说你回去过吗,他说回去过,我说怎么样变了吧,他就满眼泪光,停顿了一下,说,感慨万千啊。就走了。我就觉得每个人都是很普一般 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