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or七年之痒
自从“审美疲劳”代替“七年之痒”成为修饰两性关系的高频用词,就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审美疲劳的出现,到底是情感疲劳了、婚姻(生活)疲劳了、还是性疲劳了。如果是情感疲劳,反观我们跟生活中的其他家庭成员,比如爹妈,在一起生活七八十年也未必疲劳;如果是性疲劳,那说明在结婚之前,大多数人都把婚姻看成了社会或经济行为,性在他们的婚姻开始时不是重要参考系数——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忠贞、禁欲到底是啥意思,要等婚后三五七年,才能深刻其中的真实含义。作为唯一可自主选择的家庭成员,情侣或夫妻总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更多的期待和标准,同时又可以随时随地结束这种依存关系。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口号不是白喊的,艳遇或不忠的最大诱惑在于,难以抗拒由此带来的对更多“可能性”的期待。当然可能性多了也不是好事,咱们小学课文上就有“小山羊这山望着那山青,结果啥也没吃着”的故事,言简意赅。可惜美国人小时候没学过这篇课文,他们只知道“华盛顿家有棵樱桃树”,忍住没吃那是因为樱桃还没熟,早吃晚吃,树上的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他们美国人就不太容易抵制诱惑。罗德里克在电影开始时拒绝了一段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又在临近结尾时回归婚姻,这跟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关系不大,其实是那份名单产生的“可能性”在作怪。所以,虽然这名字非常装淡,但实际上它没说性、也没说死亡,充其量只是在教育美国民众——溺水三千您取一瓢饮得了,要多少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