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一生怎么短的只有几十年?
2013/02/20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杨莹超
在医院做一名学生,学的往往不只是医术,还有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如何面对垂危的病痛、学会理解重压下的家属。然后,找到自己,学会爱别人。
手术室内,傍晚,夕阳西下
“请陪护人员送病人回9间!”广播重复着巡回护士熟悉的声音。手术室内,我正陪伴着一位刚结束剖宫产的母亲,等待陪护人员协助我一起送病人回病房。
这就是“生”。躺在病床上衰弱得睁不开眼的她们,也是被宠溺的女儿、被呵护的妻子。然而她们却心甘情愿选择体验人世间的至痛,只为成为母亲,给生命一个延续。
我身旁这位母亲刚经历了十余个小时试产,最后由于胎位不正实在难以经阴道分娩,转为急诊行剖宫产。世界上的疼痛分10级,它把最痛的一级无可辩驳地授予了分娩之痛。年轻的妈妈们当然知道,但她们之所以选择自然分娩,是因为经母亲产道挤压过的孩子,即使最后难以顺产而中转剖宫产,也比直接剖宫产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更协调、发育更好。
在为人母以前,谁能想到这些娇弱的女孩可以这样牺牲自己?一切只是为了孩子。
陪护人员来了,我们一起将新妈妈缓缓推回病房。她安静地一言不发,我看着她,仿佛也能走进她的世界。我想对她说,我真羡慕你,你从今以后便不同了——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是妈妈了,你有了生命的寄托,也有了幸福的牵挂。那个在你肚子里踢腿的小东西,以后会慢慢坐起来、学说话,伸出小胳膊叫你“妈妈”;你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他会在你耳边喊你、缠着你、唤起你童年的回忆,更给你一段童趣盎然的、纯真美好的第二人生。
在产房总能迎来最美好的事——那里一定是医院最幸福的角落,我最爱的角落。
跟了许多台剖宫产的手术,总能看到在孩子啼哭的那一瞬,妈妈们眼角泛起的泪光。生的喜悦与奉献,带来一场场的感动与欢乐。
新生儿病房外,上午,家属探视时间
那天,他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29周。由于妈妈身体原因,不能再继续妊娠,他以一副出生体重缺乏900克未成熟早产儿的状态,过早离开了母体的温暖和保护,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现在的新生儿监护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地发展,但是,面对一个这样弱小的小小孩,他的小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得危险,医学技术也不一定能支持他度过他人生这第一个坎。
小宝贝,你害怕吗?——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当我见到他时,是那么心疼。
他被呵护在一个恒温箱里,是那么的脆弱,挣扎着要长大、要活下去。老师和我们每次给他喂奶,或者是擦身体,做各种操作之前,都要先洗手,然后消毒,再接触他,因为他免疫力很弱,非常容易感染。而且因为宝宝的年龄过小,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善,他的呼吸节律也难以保障,有时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不得不给他连着一堆管子来监测他的生命体征。
虽很艰难,仍有许多幸福的时刻。比如他在恒温箱里哭着要吃奶的时候,他咬手指酣眠的时候,他呼吸平稳无恙的时候,他努力踢起瘦弱的小腿的时候……每一个小进步都让医护人员开心不已,大家默默地告诉他“一定要活下去”。在陪伴他的时光里,我们每个人都倾尽全力地守护着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新生儿是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会因为早产、感染、窒息等问题住进新生儿监护室。这些宝宝都很脆弱,家属是不能进去探视的,只能在早上一个很短的时间,听儿科医生交待宝宝这几天的情况、一些基础的生命体征、长了多少斤等等。他们很多人只和孩子相处过几天、甚至面都没见过。旁人总说“小孩子看上一眼,就舍不得了”,这话放在家属身上真真再合适不过。带教老师开玩笑说,年轻父母哪里是在和医生说话,根本就是透过我们在和自己宝宝说话,又温柔又心疼。
今天宝宝已经在监护住了两周,各项指标都在变化,身体也越来越成熟了,吃奶还有体重也都见长。我在心里默默地和小宝宝说:“要加油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在等你回家呢!”
重症监护病房,下午,家属探视时间
相比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勃勃希望,收老年病人的重症病房则沉重许多。年轻的时候,剩下的生命仿佛永远数不尽;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倒数起生命的时间了?在这间ICU里,它看起来那么稀有,禁不起浪费一分一秒。
现在3床的主管医生正和病人沟通,病人78岁,很虚弱,躺在床上,身边监护仪器一直有节律地响着。医生鼓励病人坚持和疾病做斗争,逐渐多吃些东西,要有信心,她的病是在恢复的,不过恢复有个过程,不要着急。
之后病人家属探视病人,只有这一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只允许一名家属进入,这是为病人健康考虑。
来人是病人的女儿,看来有四十多岁,估计是连日操劳或担忧吧,挂着两个深深的黑眼圈。两人很珍惜这短暂的相逢,她没有多说什么,拿出准备好的盆子和毛巾,开始给病人擦拭身体,首先是头发、脸部、脖子,擦得很仔细,很温柔。
我看着她们,想起很多年前,我也这样躺在病床上。妈妈端着小盆站在我身边,弯腰、揉毛巾、起身擦拭。我坐在床边,她就帮我擦后背,向一侧曲着,手臂有力地一上一下,擦得又干净、又舒服。妈妈嗔怪我太爱出汗,却擦得更仔细,好像我还是她怀里的婴孩,仿佛她要这样陪伴我、呵护我一生似的。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不一会儿,护士催促的声音传来:“探视时间马上到了,请家属准备回去吧。”家属诺诺地答应着,眼里满是不舍。病床上的奶奶被擦得很干净,这种皮肤的接触,对于病人的康复、情感的交流和支持,应该是有好处的。老去,生病,总是无法避免的。突然想,如果躺在病榻上的是我的母亲,我是那家属,或者躺在病榻上的是我,而我的女儿在服侍我,都觉得很难过。
人总逃不过生老病死,在此时,家人的互相扶持,真真令人觉得感动。奶奶,祝您健康,为了你的女儿,要好起来呀!
肿瘤病房,上午,早查房后
病人终于还是决定要走了。29岁的她,病情超乎我们能够救治的范围,就连生命支持、姑息治疗都难以实施。肿瘤增长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按照家属意愿,她今天出院,回家。
她父亲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到了他布满血丝并带有泪痕的眼睛,觉得很不是滋味。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死别中最难以承受的一种。这位淳朴的来自普通百姓家的父亲,承蒙上天眷顾,给了他一个可爱的女儿,陪伴了他们近30年的美好时光。不过天欲先让她归去,先往彼岸世界去了。这份锥心之痛,人世间却没有第二人可以为他分担,帮他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