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的棕色赘肉变少了
棕色赘肉,顾名思义,那就是棕色的赘肉(吐槽:我似乎在说空话),与让你变胖的白色赘肉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又称常规赘肉组织)相比,棕色赘肉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使其呈现出微红的棕褐色。
在较为严冷的条件下,人类会利用两种快速产热的方式来维持体温。一种是战栗产热(Shivering healing garden the healing gardenrmogenisis),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哆嗦,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提供热量。另外一种是非战栗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isis),又称代谢产热,主要通过棕色赘肉组织来完成。
早在30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啮齿动物体内的棕色赘肉组织分布面积比较广(由于啮齿动物无法有效利用战栗产热)。由于人类是个特别会颤抖的物种,致使科学家们一度以为成年人类不再需要棕色赘肉了,因此推迟了它在人体上的发现时间(直到2009年才被证实)。
棕色赘肉在人体中分布的隐蔽性也是人类棕色赘肉发现较晚的一大原因。婴儿由于还不太会哆嗦,所以背部覆盖有大量棕色赘肉组织,而成年人只在颈部两侧、背部上侧、锁骨四周和脊柱四周有分布。
女性棕色脂防组织分布的PET/CT 扫描结果图。
性别与体型不同者的棕色脂防分布图(小火苗所指的紫色区域为棕色脂防组织,黄色区域为白色赘肉组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棕色赘肉组织在成人体内的含量固然少,其产热效率却极高,一小块棕色赘肉就能燃烧大量的卡路里。被激活的棕色赘肉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防来发热,当它自身储存的赘肉消耗殆尽,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白色赘肉就成为它的新燃料,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3]_|。
如此看来,激活棕色赘肉可能真的是一项治疗肥胖的新方案。那么,如何才能激活体内的棕色赘肉呢?
“冻人”或许真有可能带来“美丽”身材
即然棕色赘肉最主要的功效就是产热来保持体温,那么大家自然可以想到,激活棕色赘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冷”。难道天天往冷库里呆一会儿,或者冬季坚持不开热气和空调,就能热控减肥了?
研究职员还真这么做了,在小鼠实验中,严冷引发的热控减肥结果非常好。研究职员将易患肥胖的小鼠放在华氏41度(摄氏5度)1周后,小鼠的体重均匀降低了14%[4]。
小规模人体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当人处于较为严冷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在感到严冷,但没有冷到会颤抖的范围内)棕色赘肉的密度会增高,代谢也会更加活跃。
然而当实验对象的样本量加大以后,结果就不是那么 完美了。在一项面向1972个人的核查中,有7.5%女性和3%的男人在身处较严冷的环境时检测不到活跃的棕色赘肉[5]。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另外一个以24位青年男人为实验样本的研究中,一位肥胖的男人身上探测不到棕色赘肉的活性[6]。研究职员表示,可能棕色赘肉的缺乏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不过也不排除赘肉层较厚的身体对严冷的敏感性低的缘故。
那么“冰冻热控减肥法”到底靠不靠谱呢?至少从世界人群的核查结果来看,尚没有有力的证据证实它靠谱。严冷地区的人患肥胖的比例并不比其他地方低,而且人在较冷的情况下,也会不知不觉地吃下更多的食用品。
“假如将来研究能有顺利的进展,我们会考虑开个冰冻SPA。”研究职员开玩笑说。
鸢尾素让赘肉由白变棕
话说回来,为了热控减肥就总要在冷地里站着,总回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儿。要是可以使用简单的药物来进步棕色赘肉的活性就方便多了。可惜的是,目前已知的有此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素和麻黄类——的副作用实在太多了。
然而,2012年1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使得肥胖临床治疗领域看到了新希看——研究者们发现另一类棕色赘肉以及转化赘肉类型的新激素[7]。研究者说:Iris是彩虹女神,又被称作信使女神,于是我们将这种激素命名为“Irisin”(鸢尾素)。
与已知的可以被冷刺激激活的、起源于类肌肉细胞的棕色赘肉不同,新发现的棕色赘肉起源于白色赘肉,并且是由锻炼得来的。研究职员发现,经过锻炼之后的肌肉会分泌一种叫PGC-1α的蛋白,该蛋白调控的下游因子之一可以通过剪切和修饰形成鸢尾素。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赘肉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赘肉细胞。
在实验中,小鼠和人类经过几周锻炼后,确实会出现鸢尾素的分泌大量增加,棕色赘肉增多,代谢增加等结果。给易患肥胖的小鼠注射了表达该激素基因的腺病毒(可以在小鼠体内大量合成这种激素)后,小鼠体重确实减轻了,而且没有检测到毒性和不良反应。
鸢尾素的发现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固然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投进使用,但你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东西,而不用担心变胖和热控减肥的题目,这样美妙的未来难道不值得期待吗?
(责任编辑: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