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各银行2015年底已经提前昭告的新年裁员计划显示,全球银行业2016年至少还有12万人即将下岗。在银行业态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告别黄金成长期的中国传统银行业也寒风劲吹。
摩根大通去年裁掉1万人;美国银行去年裁了7.1%;花旗8年裁了36%;巴克莱计划2年裁3万;汇丰目标裁5万……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晴雨表的美国银行业寡头,发展趋势已集中显露疲态,纷纷选择大举裁员断臂求生,其中,资产排名最先的几条大鳄无有完卵。
资产位居榜首的摩根大通银行2015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裁员至少1000人,全年在消费者和社区银行业部门裁员总数达到了约10000人,目前员工数和峰值相比减少了20000人之多;资产屈居其后的美国银行2015年二季度裁减2979名全职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4%,全年员工下降了7.1%,相当于每100名员工中就有7名在2015年离开岗位;资产列第三的花旗银行更是成为裁员大户,从金融危机以来到2015年9月底,花旗已有约13.5万员工下岗,相当于裁员36%,仅2016年初宣之于口的裁员人数就有2000人;资产位居第四的富国银行也宣布将裁员1000人。
而这股声势浩大的裁员飓风同样刮遍欧洲大地。在与华尔街分庭抗礼的伦敦金融城内,巴克莱集团计划在今明两年内裁员超过3万人,以此达到2017年年底员工人数少于10万人的目标;去年第三季度,渣打银行裁员约4000人,并打算在2018年前削减1.5万个工作岗位;更有甚者,急于收缩战线的汇丰银行提出未来将大刀阔斧地裁减5万人。
伦敦的“风向标”也令整个欧洲银行圈动荡不安。欧洲十大银行自2015年6月以来宣布裁员的规模高达13万人,超过了这些银行2013年和2014年裁员的总数。此前一直将员工总数维持在2010年峰值附近的德意志银行近日宣布,计划2018年前裁掉2.6万个岗位。
此外,一些国家的代表性银行亦深陷其中: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决定裁员1.8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2.4%;荷兰合作银行2016年将裁员9000人;瑞士信贷宣布裁员5600人;法国巴黎银行裁员近2万人,法国兴业银行也紧追其后,裁员1.5万人。
而华尔街兴衰正是全球银行业的缩影。不仅仅是戴维斯们不得不困惑地站在这方金融圣地,看着飘扬的美利坚旗帜发出叹息,这股汹涌潮水还在欧洲不断蔓延:伦敦、苏黎世、法兰克福、爱丁堡、米兰……欧洲银行业的裁员地图几乎遍布各地。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各银行2015年底已经提前昭告的新年裁员计划显示,全球银行业2016年至少还有12万人即将下岗。
虽不像欧美银行那样猛刮裁员风暴,在银行业态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告别黄金成长期的中国传统银行业也寒风劲吹。
次贷后遗症:欧美银行传统业务“失宠”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粗略统计,尽管自次贷危机发生后,欧美银行持续不断的“瘦身”并不罕见,但2015年公布的裁员总人数至少达到了10万人,直追2008年危机爆发时最惨烈的风暴眼时期。
那么,全球银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裁员声浪为何在次贷危机硝烟渐熄之时甚嚣尘上?
华尔街一家银行的战略管理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称,从深层角度看,如此强劲的裁员风是与欧美银行传统业务的转型动力息息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战略“弃子”就是曾经风靡全美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部门。在2008年前,这类业务占到了美国各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25%左右,美国8000多家银行中,绝大多数都热衷于此。
“尽管华尔街银行在次贷危机后迅速扭亏为盈,但是各大银行财务报表当时都灵活利用了现行会计制度,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损失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报表中,银行有意压低了消费信贷相关资产的风险和拨备,所以现在仍然处于一个传统业务持续释放风险的过程,各个银行都在趁此逐步调整战略重点。”该人士如是说。
据他解释,华尔街银行被裁撤的人员大军中,有不少来自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部门,“一方面是次贷危机后房屋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坏账还在加剧,另一方面美联储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对贷款人的吸引力下降,业务前景十分昏暗,各大银行都想摆脱这块鸡肋。”
据悉,作为美国最大的房贷银行之一,富国银行就挥手砍掉了近7000个相关岗位,相当于10%以上的房贷部门员工已经被削减,同时去年还关闭了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房屋贷款办事处。
“拿这个部门开刀主要还是裁掉了许多后台操作部的员工,因为原先执行这些步骤的基层员工规模很庞大,像在美银、摩根大通动辄就有上千人,每年的薪资成本可以达到数亿美元。”上述人士对记者补充道。
另一个“弃子”则是曾在危机前主导金融创新的投行部,由于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正是次贷危机导火索,所以已然魅力不再的银行投行部门开始“失宠”。比如巴克莱就毅然决定在2016年之前将投行部占集团总资产的份额由50%降到30%。
苏格兰皇家银行计划到2019年在美国和亚洲地区对旗下投行部裁员1.4万余人,相当于该部门员工总数的74%。
除了上述两块传统业务,遭到欧美大银行大幅裁撤的还有零售部门。正如美国银行公告所言,随着自动取款机的增加,其在美分行数量下降1%;渣打银行也在全球零售银行部门裁减了4000人;汇丰银行则将表现不佳的零售业务出售变现。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未来全球零售银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渠道完成的销售与咨询所占份额将从2012年的15%增至2020年的40%以上。
链接
为什么全世界银行都在裁员?幅度将达50%
很长一段时间,业务下滑导致的裁员被很多人视作是国有银行臃肿、落后、无效率的体系,在和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民营资本等竞争中失败而导致的。
眼下任何有关银行的话题,都会和“寒冬”、“离职”、“裁员潮”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尽管高层和监管层多方辟谣,但银行上到管理者、下到一般员工,大批大批的员工都从银行业流失。据统计,2015年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高管离职,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分支行行长,而一线员工的转行、流失则更是普遍到无法统计。更有甚者,银行业风声鹤唳,任何一个行业趋势新闻都能和“裁员潮”联系到一起,比如远程开户新闻一出很多人都认为未来银行将裁员,国家鼓励民营银行也让很多人觉得国有银行将裁员。
很长一段时间,业务下滑导致的裁员被很多人视作是国有银行臃肿、落后、无效率的体系,在和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民营资本等竞争中失败而导致的。其实,除了中国银行在裁员,全球各国的银行也没闲着。
银行成“弱势群体”,全球银行累计裁员逾60万
2015年3月,富国银行宣布将裁减员工1000人;
2015年5月,摩根大通也宣布明年将裁减员工5000人;
2015年6月,汇丰银行也宣布全球重整计划,裁减员工5万人;
2015年7月,美国银行宣布第二季度裁判近3000人,香港渣打集团也将裁减250个高层职位;
2015年10月末,德意志银行宣布在2018年以前将裁员约2.6万人,部分会通过出售旗下邮政银行部门的方式进行;
2015年11月,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决定将裁员1.82万人;
2015年12月,花旗银行宣布计划2016年至少裁员2000人,这是花旗在此前裁员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裁员;摩根士丹利启动为数1200人的全球范围裁员;荷兰合作银行表示,计划在2016至2018年裁员9000人。
…………
进入2016年,全球银行业的裁员潮仍将继续下去,尤其是新年前后必将是中国区的离职高峰。英国《金融时报》此前分析称,2015年11家欧美大型银行共削减了10万个银行岗位,相当于这些银行员工总数的10%。而未来有分析认为,全球银行业受到冲击后,全行业裁员幅度将在20%-50%之间,甚至有的地区将达到80%。
银行为何裁员
说到裁员的原因,全球银行都一样,那就是受到了冲击。
中国银行业和国有银行除了受到民营资本的冲击外,还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冲击。而国外银行受到的冲击更为单纯,即新兴行业对传统银行利润的挤压,以及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的业务形态。
比如传统银行提供的支付、借贷及投资等服务,很多新兴的技术与服务公司能以更聪明、更便宜、更快的方式提供,支付宝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新兴的技术公司正在重整银行业,它们的崛起意味着从成本、结果等多个方面与传统银行相竞争,不仅改变了银行格局,更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传统银行的利润被挤压,从而迫使银行裁员削减成本。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与这些初创公司进行竞争,这一战略导向的变化也推动了传统银行的瘦身。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金融服务的业务形态。比如远程开户,处理银行业务不再需要往柜台跑,解放了柜员编制,银行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员工,自然就要将多出来的岗位和员工裁掉。
巴克莱前CEO安东尼·詹金斯去年曾表示,要在汹涌的科技变革中求生存,未来十年金融业的员工和分支机构可能最多减少50%,即使情况没有那么严峻,至少也会削减20%。
哪类银行人更容易被裁?
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认为,三种人在银行动荡中最危险:基层员工、技能水平差的人、不接受转型的人。第一种就是只会做一些基层工作的员工,而且只想着做基层工作、不思进取的人。在动荡之中,懒惰的人总是最先被淘汰的人。第二种就是知识技能、业务水平不够的人,适应不了未来银行商业化、快节奏的市场氛围,不学习的人市场永远不会等你。第三种就是对变化和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比如现在银行都要拥抱互联网了,自动化的流程决定了银行留下来的都是管理者,如果你还不懂得互联网的特性和规律,那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相反技能突出、对环境改变适应能力强、甚至去主动适应的人,不仅更容易留下来,有的还有能力去面对更高的挑战。应对银行的变化,你可以选择考一两张权威的财务金融证书为自己加加码,比如注册会计师等等;或者是在金融业务能力之外,更多去了解互联网;甚至提升自己银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能力。
如果是这样,你不仅可以从容面对银行“裁员潮”,甚至有能力在要求更高的金融圈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