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福建泉州市某工艺品公司老板抱怨,春节后,月薪4000元都难招到人了,一方面是企业难招到合适的员工,一方面是务工者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
“2008年,工人保底工资只要1800元,那时候 ,招人很容易。如今,工人保底工资开到4000元,并且包住宿,基本的配套设施也都弄得很完善,即便如此,我也很难招到人。”这是福建泉州市某工艺品公司老板吕巧玲对于“招工难”最直观的感受。
吕巧玲这样的烦恼,当地很多民企老板都感同身受。和从事制造业的吕巧玲一样,在泉州开婚庆公司的王灿明也面临着 “招工难”的问题。
王灿明说,“如今,每月工资开到3000元,也很难招到人,但对企业而言,这是不小的压力。”
吕巧玲、王灿明的烦恼,是泉州众多民企“招工难”的一个缩影。每年春节后,关于泉州企业“招工难”的新闻都会频频见诸当地媒体。
“招工难”问题,不仅存在于泉州,也同时存在于全国许多地方。节后,多地也相继曝出企业“招工难”,诸如,《阜阳两场招聘会 部分企业遇“招工难”》、《春节成都面临招工难:保洁员工资高过公司主管》、《沪上节后招聘遇冷 “用工荒、招工难”现象严重》等。
而作为劳务输入大省的广东,“招工难”问题更是几乎年年见诸媒体,引发社会热议。
以广州为例,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心年前对当地424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广州节后缺工人数将达18.91万。在该中心举办的首场综合招聘会上,有70多家企业进场,提供2000多个职位,然而进场求职的异地务工人员却寥寥无几。
从“求工作”到“挑工作” 务工者不再将就
而当前,随着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这些选择外出工作的农民工成了“香饽饽”。
如今,很多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不再将就,找工作的标准包括:月薪、福利待遇、环境、劳动强度等,经历了曾经的“求工作”,如今,很多农民工就业也像大学生找工作一样开始“骑驴找马”,进入“跳槽季”,开始“挑工作”。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通州区马驹桥商业街时发现,这样一条小小的商业街,遍布数十家劳务公司,而在这些劳务公司门前,总能看到一群人正在排队咨询工作问题。
“靠近北京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这是马驹桥经济发展的两大优势。相关数据显示,马驹桥镇总户籍数20129户、总人数44893人,而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则达8.26万人。
“目前,我还在看,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我就不会留在原来的汽车维修厂。”小杨说,“这几天,我每天都会到各个劳务公司看看,要是有比较满意的工作,就填个表,然后就跟着工作人员去用工单位面试。”
一些年轻打工者选择就地发展 不愿再当“候鸟”
“外来务工人员在减少。”这在当前很多东部沿海城市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浙江今年2月初发布的《2015年全省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显示,去年来浙江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下降。浙江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求职人员中外埠人员所占比重为48.11%,较上一年同期下降2.51个百分点。
报告也指出,2015年,浙江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季均岗位需求人数113.53万人,求职人数75.46万人。从供求对比关系看,季均需求缺口38.07万人,比上年减少14.71万人。市场岗位数仍然大于求职人数。
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无疑加剧了很多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如今,随着许多劳务输出大省,特别是中国西部省份经济不断发展,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已不再愿意选择到异乡打工,于是,就地发展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链接
留不住人才 因为舍不得付出
“企业在招人时,大多都要求立即能适应岗位的,不愿意培训人才。”有的企业招人时总想着招来则用,但这样的人才企业都想要,当然难招。企业找到这样的人才,就会缺乏一个培育期,然而这个培育期其实就是企业是否能留住人的关键。“新员工进入企业,如果企业给予一个培训期,提供机会,并帮扶他成长,让他有归属感,有感情才会有留念。”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懂得珍惜人才,“但实际上,由于一些企业的招聘成本较低,所以对招聘进来的人才重视不够,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导致这些企业感觉难留人。”
同时面临用工成本的增长,聘用多技能人才,一人顶两岗甚至三岗的“向内看”举措固然可取,不过更好的方式还是要“向外看”,和员工一起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把现有“蛋糕”做大做强,才是根本。
管理人员每天须与员工“说说话”
对于90后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已经跟老一辈不一样,我觉得他们可能不会在乎100元工资的得失,看重的是能否在工作中找到自我。那么,作为企业我们应该给他们工资,也应该给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做企业都知道,现在的90后的想法,跟70后的人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70后的人来管,显然70后跟90后之间有代沟,对于老一辈工人而言,总是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说我们以前怎样能吃苦,现在的90后怎么样不行。
其实90后并不是不能吃苦,他们有时的吃苦能力会让你吓一跳,只是他们的观念中一直会有一个值与不值的概念,值则无条件干,不值,哪怕你再多的限制他们也会将你抛至脑后,假如你用的90后员工,那么你最好能把握住他们脑中的那个对比,他们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个问候感动,但也会因你的一句恶语翻脸,于是,值则留,不值便走!
管理人员一定不要有这样的思想,因为这个时代进步了,社会环境改善了,不能再用老一辈的标准要求新一代员工。线上的管理人员,比如每一组的组长,每天必须跟每一个员工有5分钟的单独沟通时间,千万不要因为一句话伤了员工们的心。你们想想,一个员工在生产线上辛苦了一天之后,没有一个人跟他们说一句话,长此以往他的心态会怎么样?这如何能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特别是,这帮年轻人,不仅要面对工作,还要面对生活和爱情的压力。
把自己所得分一些真心帮自己打拼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