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为何从市场消失了?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盒仅售7.8元,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家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这简直太坑了。
网络配图
注射用促皮质素这类廉价药出现“药荒”并非个案。记者5年前就采访过,因常用的“鱼精蛋白”短缺,部分医院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停滞”。直到目前,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此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常用价廉药”比如甘草片、酵母片(食母生)等,在医院和药店都难觅踪影。不过因为有替代品,这些药悄悄地消失而没引起波澜,只是新药价格已经贵了许多。
廉价药之所以缺货,并不难理解,因为无利可图,医药企业不愿意生产,物流企业不愿意配送。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药品越便宜加成越少,因此医院和医生也没有用廉价药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症结,早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从生产、流通、价格、招采、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药方”对症,疗效并不明显。比如“建立常用低价药品从生产、流通、库存到使用全过程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和分析的药品生产供应信息系统”,但廉价药频频出现“药荒”的症状说明这套“生产供应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再比如,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低价药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黑市”哄抬救命药价格的行为屡禁不止,说明监管并未落实到位。此外,廉价救命药的种类有多少,药企生产廉价药亏空多少,药品采购供应和临床使用方面如何激励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说明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
患者对医改的获得感,最终要体现在医生的每一张处方上,体现在群众的用药上。治疗廉价药“缺货症”的“药方”开出来了,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细则,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一方面保证低价药品合理利润空间,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只有这样,医药企业生产与供应廉价药才会成为可能,医生推荐患者使用廉价药才会变成现实,“看病贵”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新华)
相关报道:
廉价药为何从市场消失了?
新华网重庆5月9日电(记者 张琴)近来,重庆市多家医院反映急缺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等药品,有的医院为了抢救病人甚至只能“打白条”向别的医院借这些药品。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些价格低廉、效果很好的常用药品,此类药品缺货的现象在不少医院存在,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日常救护工作。
医院需要救急,廉价药不见了
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是心血管疾病及抢救常用药,有着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临床使用经验,被证实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目前没有替代药品。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治医师熊毅说,该院一个月西地兰注射液估计需50支左右,但药剂科的存货只有不到10支。近年供货商减少了供货,除非碰到危重的病人,一般病人每人只能使用一支。
该市江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苌清介绍,目前,该院有西地兰298支,日均用量在10支左右。间羟胺300多支,日均用量在100支左右,一次较大的车祸抢救手术就需200支。鱼精蛋白仅存3-5支。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区县医院和规模较小的医院,已经出现了此类药严重缺货的情况。江津区人民医院就曾向重庆市肿瘤医院发出请求,希望支援这一类药品。“我们也缺,也想找大医院借。现在借不了了,大医院也缺。”该市肿瘤医院药剂科表示。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除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外,另外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也非常紧缺,有的甚至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如西南药业的注射用索索茶碱和福安药业的注射用头孢硫脒等。
与此同时,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心得安片、治疗深部皮肤感染必用的“特效药”鱼石脂软膏、调理妇科雌性激素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等低价常用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问题。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告知原料缺乏、厂家暂时不生产等。
商业利润微薄,企业拒绝生产
西地兰每支3.6元、间羟胺每支3.7元,这些临床使用效果好、价格低的好药为何渐渐消失?
多位接受采访的医院人员表示,由于价格低廉,药品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生产厂家越来越少,即使生产也是定期生产,产量也很小,必须靠找关系才能搞到少量的药品。
重庆市药交所负责人介绍,西地兰、鱼精蛋白和间羟胺等药品在全国范围内都紧缺,生产厂家很少,该所曾针对廉价高效的老药品征集过企业,主动邀请企业进入重庆市药交所平台,但企业拒绝了。
专家分析,渐渐消失的这些药品,大多是基本药品,也是常用药品,在目前的药品定价和采购体系框架下,这些药品可以说“被牺牲”“被消失”。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公司营销部经理沈四维介绍,上海和无锡原有三家药企生产西地兰,目前只剩他们一家,原因就是没有利润。2007年,西地兰一盒五支价格11.8元,2009年提高到18元。这种药品是从植物中提取,因而种植面积和产量决定了原材料价格。由于药品定价低,原材料收购价受限,农民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
沈四维说,其他厂家不生产了,市场紧缺是必然结果,“我们也不能一直亏着生产,那么多员工要养活”。
廉价高效药品,政府如何保护?
一方面,在基本药品限价和药品采购低价中标的现行制度下,这些药品价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他们少生产甚至不生产这些药品。另一方面,部分消失的药品有了高价的替代品,企业生产和销售此类新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如何走出困局?专家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既要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又要保障廉价高效药品不会消失,还能继续用于治病救人。
沈四维建议,要适当提高这些药品的价格,保障一些药品原材料的供应,比如西地兰注射液,要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种植积极性。“这都是抢救生命的药物,不能从市场上消失。”他说。
重庆药交所负责人建议,对疗效好、价格低的基本药物,国家应该考虑定厂、定价、定量生产,同时对药企和医院进行补偿,否则这样的药就会消失,患者不得不花费更多钱买更贵的药。另外,进一步完善药品定价机制,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如某省一药品中标价格才几角钱,连成本都不够,只能减少成分或剂量。